江蘇省大氣治理獲得如此成績并非是一步登天,而是經歷了多重考驗與科學方式。
時間抓“早”——為實現“夏病冬治”開展源頭治理
據悉,自2020年10月以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便著手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治理“夏病冬治”工作。治理清單包括189個鄉鎮(街道)中376個企業集群涵蓋的7820家企業、3000余家污染物排放量10噸以上的重點企業、1976個工業園區(集中區)、1.4萬個儲罐、1684項源頭替代“回頭看”項目和35個重點行業3130家溶劑型原輔料使用企業,并將其提供給全省各設區市,用于提前開展排查建檔工作。
江蘇的汽修企業數量較多,分布較為零散,鈑噴廢氣是VOCs的重要來源之一。為加強對汽車維修鈑噴廢氣的治理,江蘇常熟采用“化零為整”的對策,今年2月在江蘇率先建成兩家集中式汽車鈑噴中心,總投資約2227萬元,業務服務半徑可達20公里。涉VOCs的生產工序均在有廢氣收集治理設施的密閉空間內進行,收集后的廢氣經吸附脫附催化濃縮燃燒處理后排放,VOCs排放量大大降低。
責任抓“實”——多措并舉推動工作落地
據了解,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按旬調度全省揮發性有機物排查治理任務和治理工程項目,要求各設區市以2.5萬余個排查任務清單為基礎,進一步補充完善,逐項建立管理臺賬,對清單中已關閉、搬遷的要再次核實確認。
為推動重點監管企業實施深度治理,江蘇還組織人員對第一批重點監管企業“一企一策”工作方案進行抽查評估,編制印發抽查評估通報,督促各地進行整改提升;對全省排放大戶進行篩查梳理,在征求各市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第二批省級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名單2344家,將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第二批)印發至各設區市。
目標抓“準”——“流程化”施策效果顯著
根據江蘇省監測中心發布的空氣質量異常預警信息,江蘇先后3次印發應對臭氧污染工作的通知,指導全省各設區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臭氧污染過程。此外,根據走航結果,先后將常州、鎮江、淮安等市異常高值信息傳達至各市,督促排查整改。
對已建成的95個國控站點、43個典型園區VOCs監測網絡數據加強質控分析,進行每日排名,并通報提醒。同時組織人員每月分析全省國控點和省控點的PM2.5、優良天數比率、臭氧數據,按照全省、區域、各市3個維度,找出空氣質量“差生”,發送提醒短信、督辦函,提醒點位長履職。
數據顯示,江蘇全省43個化工園區今年二季度的VOCs濃度均值有所改善,較一季度環比下降8.3%,尤其是一季度VOCs濃度逆序排名前三的園區,二季度VOCs濃度均大幅下降。
一直以來江蘇省都是化工大省,治理任務相較其他省市更加艱巨繁重,但從去年開始,江蘇省便將VOCs治理作為重大任務,并在一年內取得顯著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江蘇省會將各項污染指標都降到合理范圍內,一同迎接美麗的藍天。
來源:艾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