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暴來襲 “共性工廠”能否成為中小涂企的“救星”?
什么是“共性工廠”呢?“共性工廠”會成為水深火熱中的中小涂企的救星嗎?
“共性工廠”是指面向某個傳統產業提供智能代加工服務的獨立法人實體工廠。通過將同一傳統產業企業的加工環節聚集于該工廠,實現產品的“分散設計、集中生產”。同時,共性工廠內運用智能化、柔性化的制造技術,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形成高效、集約的新型生產模式?!肮残怨S”可以是覆蓋全生產過程的共性工廠,也可以是針對關鍵生產環節的共性工廠。
據了解,廣東中山市近年來一直在探索搭建“共性工廠”模式,推動專業鎮整體升級。我們今天就以中山市為例,來看看“共性工廠”對企業及產業的影響。
中山市作為一個制造業發達、中小企業密集的產業集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企業“小而全”“小而散”、行業內同質競爭、低價內耗、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曾成為中山市發展的瓶頸。對于以中小企業密集為特征的專業鎮經濟來說,一些關鍵性問題往往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而靠企業單打獨斗,缺乏突破的能力,這就需要政府、行業協會集納共性,搭建解決問題的公共平臺。在此環境下,“共性工廠”應運而生。
“共性工廠”針對性解決了中山市中小企業升級轉型中面臨的技術落后、創新不足等問題,給了中小企業喘息的空間和騰飛的跳板。同時,它的功能也從服務企業個體拓展到建設健康高效的市場秩序和環境。如今,中山市已經建立起了各式各樣的“共性工廠”,圍繞中山市的各特色產品,形成了多個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能培訓、企業孵化、金融支持等共性服務,推動產業鏈整體升級。

風暴來襲 “共性工廠”能否成為中小涂企的“救星”?
2017年6月,廣東省中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的《中山市固定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提到:針對家具制造業、表面涂裝行業的中小規模企業多、工廠分散、VOCs排放突出等實際情況,由各鎮區結合自身產業發展規劃和環境治理的實際需要,逐步建設行業集中噴涂“共性工廠”。特別是大涌鎮、沙溪鎮的紅木家具制造,港口鎮的板門制造,東升鎮的辦公家具制造,小欖鎮、東升鎮的五金表面噴涂,東鳳鎮、南頭鎮的小家電制造等,通過建設“共性工廠”的方式,有效化解中小型企業VOCs治理難度、成本高、排放不達標等問題。同時,各規模以下企業除采用水性、低揮發性涂料的工藝車間外,其他溶劑型涂料涂裝、烘干等相關工藝車間須于2020年底前逐步淘汰關閉,相關工序集中到“共性工廠”進行加工。
對于中小型涂料企業而言,“共性工廠”是否也是一劑良藥?
周知,我國涂料企業多為傳統工廠,其中以中小企業居多,且多處于勞動密集型發展模式,需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作為支持。近年來,隨著土地、水、電、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高漲,涂料企業經營成本增加、管理費用加大、用工成本不斷提高、生產要素價格持續高漲,企業融資難度進一步加大。在多重壓力的沖擊下,大多中小型企業要么處于虧損、資金鏈斷裂的邊緣,艱難地維持生產;要么直接倒閉。
此外,近幾年的環保問題更是涂料行業繞不過去的坎。在環保重壓面前,許多中小型企業并不具備獨立建設達標設施的條件,對于他們來說,原有工廠的生產機器已經無法滿足環?;峦苛仙a的要求,但是機器、技術的更新換代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對中小企業而言難于負荷。

風暴來襲 “共性工廠”能否成為中小涂企的“救星”?
而“共性工廠”區別于過去普通代加工工廠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服務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STRONG>共性工廠”定位于服務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以及高污染制造產業,通過集中制造環節,實現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有效控制環境污染,達到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目標。
加工平臺化。“共性工廠”通過搭建加工服務平臺,為某一傳統制造產業提供智能化、柔性化的代加工服務,本身不涉及設計、研發和銷售等環節。
工廠智能化。“共性工廠”生產設備集成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制造裝備,利用設備監控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即時準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減少生產線上人工干預,實現生產裝備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
技術柔性化。“共性工廠”依托智能化生產設備,生產過程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可以依據客戶需求,進行產品的個性化定制,或者根據不同品牌產品之間的細微差異,快速對生產線制造參數進行調節,實現差異化生產。
作為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以及高污染制造產業的涂料行業,“共性工廠”可以通過集中優勢制造生產環節,以及生產設備集成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制造裝備,實現勞動力配置上的集約與空間上的集聚,幫助企業釋放出大量勞動力,降低用工成本,解決地區土地要素供應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將整個生產流程或某些污染環節集中放入“共性工廠”,提高生產的環保標準,降低污染排放,有效解決環境問題,也便于政府對生產過程進行污染管控,有利于實現生產過程綠色化。此外,“共性工廠”還能發揮要素資源的集約作用,對中小型涂料企業的生產流程進行整飭,實現節能減排。
針對涂料企業勞動密集型發展模式,傳統產業集聚區工廠冗余嚴重,訂單分布不均的問題,“共性工廠”可以通過剝離制造環節,將分散在同一領域不同企業內的生產要素集中起來,整合工廠資源,解決企業因訂單分布不均而工廠閑置的問題。
“共性工廠”一方面能為傳統生產制造產業打造集約化、智能化先進生產模式,另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的企業從低端加工制造向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等微笑曲線的高端環節發展。

風暴來襲 “共性工廠”能否成為中小涂企的“救星”?
由此看來,“共性工廠”的出現為“小而散”的中小型涂企轉型中的難題提出了解決的方法。但筆者認為,“共性工廠”模式的推廣仍存在以下瓶頸。
首先,“共性工廠”實現產品的“分散設計、集中生產”,但是不同的涂料企業之間的標準層次不同,需要提升產業的標準化程度;其次,“共性工廠”的生產需要有良好的管理,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體系;此外,布局“共性工廠”需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開展,同時,淘汰落后冗余工廠,針對淘汰的工廠,需要解決其土地、租期等問題;最后,“共性工廠”建設,需要政府主導促進多方資源合力共建或相關企業設立重點污染環節“共性工廠”,引導“共性工廠”上下游企業與“共性工廠”集聚式發展,優化地區產業結構。
小結
在市場需求疲憊、競爭加劇、環保要求日益加強的環境下,企業轉型升級已經是涂料企業唯一的生存之路。但如何轉型,轉型之后如何發展仍是每個企業所需要考慮的,“共性工廠”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對于中小型涂企而言,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共性工廠”能否成為中小涂企的救星,仍需留待市場評說。